2022年10月13日晚,“纪念宿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石窟寺考古系列讲座”第三讲在线上平台顺利进行。来自日本筑波大学艺术系的八木春生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云冈第11窟、第13窟的营造过程及其年代》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中国)有限公司教授、云冈研究院经理杭侃老师主持,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姚瑶老师翻译。
图1:主讲人八木春生教授
讲座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以云冈第11、12、13窟情况的简要介绍作为引入。第二部分详细考察了第13窟、第11窟的具体营建过程。第三部分是本次讲座的重点,八木教授以第11窟内工程的营建顺序为主线,辅以窟顶与中心塔柱的具体情况,选取诸多细节形制与第13窟中对应龛像进行比较,分析两窟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部分是对于本次讲座的小结。
一、引言
学界普遍认同宿白先生对于云冈石窟的年代分期。第二期石窟开凿于孝文帝初至494年,包括本次讲座所涉及的第11、13窟。在以双窟为重要特征的云冈第二期中,第11、12、13窟作为组窟显得较为特殊。此三窟规模较大,应为国家主持营建。宿先生认为该组窟在第二期中的开凿时代较晚。
然而近年来,日本学者曾布川宽和冈村秀典提出了新的分期观点,认为第13窟接续在昙曜五窟之后,约于465年或470年代中期开始营建,在雕刻主尊、窟顶以及明窗后,工程暂时停止,至483年前后工程重开。接在第13窟之后开凿的第11窟在凿出中心塔柱后也曾一度中断工事,并于483年前后再度开始营建。490年代初第12窟开凿,形成如今所见的组窟。
八木教授认为,两位学者的观点与此前宿白先生的年代分期不同,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第11窟、13窟的营建过程及二者间的营建关系进行再探讨。
二、第13窟、11窟营建过程的详细考察
1、第13窟的营建过程
该窟的开凿始于明窗。工匠通过明窗进入窟内,向下营建。根据东、南壁面角度的变化可知该窟的营造曾一度中断并修正了两壁角度。主尊的营建顺序与东、南壁大体保持一致。由此,八木教授将第13窟内部工程分为三期。
图2:第13窟内营建工程分期
在解读营造细节时,八木教授选择了三项内容借以说明:铭文区垂直中线对于壁面龛像分布的作用、主尊光背顶部的忍冬唐草纹样式和明窗左右壁立像的天盖组合。
据此,八木教授认为冈村等学者所持“第13窟系先雕刻主尊、窟顶以及明窗”的观点不成立,其主尊的雕凿很可能晚于该窟南壁、东壁上层。
2、第11窟的营建过程
根据第11窟东西壁向窟内凸起形成的段差及其起止情况,八木教授将两壁划分为南、北两壁侧并将北壁侧分为上、下两部分。同理,南壁侧也可分为上、下两段,其分界线与北壁侧、南壁上下层的分界均齐平。
由此,八木教授整理了第11窟的营造过程:首先开凿明窗,由明窗进入窟内,开挖南壁上层空间与东西壁南壁侧。随后,东西壁发生角度偏转并继续向北深入,开凿东西壁北壁侧。接着,东西壁向内收紧形成段差,同时南壁上层也在向下营建。由此形成诸壁下层空间。
图3:第11窟内营建工程示意简图
三、第11窟和第13窟的营建关系
根据第11窟营建过程的复原,八木教授将窟内工程分为四期,各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时代重叠。其中第二、三、四期上下部的细致划分以各壁面现存佛龛的下缘为界。
图4:第11窟内营建工程分期
本次讲座重点内容即以第11窟内工程的营建顺序为主线,辅以窟顶与中心塔柱上层的具体情况,选取诸多细节形制与第13窟中对应龛像进行比较,分析两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第11窟中选取的比较特征点主要有以下三项。
第一,造像细节。如交脚菩萨的宝冠装饰、诸像衣着样式与衣摆形态,以及对于衣纹细部的刻画。
第二,组合关系。如龛内主尊与胁侍的组合关系,诸龛内容的组合关系及其象征寓意。
第三,拱额细节。如拱额边缘装饰的连珠纹,拱额两端藤坐柱头的类型。与此同时,老师也从整体空间的的角度出发,密切关注东、西、南三壁细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以11窟西壁下层北壁侧第36龛为例。此龛瓦状屋顶下刻有七尊身着汉民族服饰的立佛像。这一形式与第13窟第二期关系密切。二者细节做法大体相同,区别为前者七佛立于同一屋檐下、未雕天盖与光背,第13窟第二期七佛则分立于三座屋檐下、均雕出天盖与光背。而第36龛以下的西壁诸龛集中雕凿有身着汉民族服饰的造像。
图5:西壁下层北壁侧第36龛
四、结论
根据上述内容,八木教授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第11窟第一期与第13窟二、三期有一定关联,说明11窟营建的开始时间可能略晚于第13窟。其次,由于第11窟南壁与东西壁的关系不紧密,存在不同系统的工匠负责开凿的可能性。再次,第11窟第四期东壁的造像形式和西、南两壁均相关,证明各壁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此外,在接受造像的汉民族化概念后,第11窟第四期采用了第13窟的七佛形式,即相较于第11窟始建之时,第四期与第13窟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基于此,八木教授认为第11窟和第13窟的营建虽略有次第,但整体时间当大致相同,它们均非云冈一期洞窟,其开创时间应在太和初,略早于483年,约在480年左右。
文稿 | 施梦尧
审核 | 彭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