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以“文化遗产保护的学术支撑与探索实践”为主旨的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研究生学术讲座第二讲在十大网投靠谱平台红五楼开讲。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沈旸博士应邀带来题为“圣域传灯录——中国古代城市孔庙研究的视野、方法及延展”的讲座。沈旸现任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讲座由文化遗产学系主任、助理教授张剑葳博士主持,并代表学院为沈旸颁发讲座聘书,简要介绍了沈老师的学术背景、学术经历和成果。十大网投靠谱平台师生及校内外人士约60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沈旸表示本次讲座内容也是他师从陈薇教授,从硕士论文研究开始到现在学术工作的一次简单回顾,“圣域传灯录”来自即将出版的书名,这本书的写作晚于其博士论文,但其实是前传。他在该书前言中回忆自己周游十省多市的儒家圣地,历经艰辛,往事历历在目,略感浮躁静心不得,于是翻开佛门传灯指引之作,就有了“圣域传灯录”这个佳名。
沈旸认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是学术研究中的基本治学方法,“攀高峰”和“拓荒地”则是学术研究的主要类型,他的学术研究主要就是在“攀高峰”。沈旸先从其硕士期间的会馆研究讲起,他以地缘关系的空间视角和动态发展的时间视角审视会馆的位置、布局和会馆从边缘城市地带向中心城区转变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古代城市的认识,也形成较为丰满的传统城市风貌的历史认知框架。沈旸表示硕士期间的会馆研究廓清了他个人对建筑史研究乃至于文化遗产研究工作的思路,对他之后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主讲人沈旸博士
南京会馆与桥梁水系关系
接着沈旸讲到博士期间针对中国古代孔庙的研究,当时请教了很多前辈学者都认为孔庙研究已达到学术“高峰”,如何攀登这座“高峰”成了难题。他通过三个典型案例讲述了摸索方法的过程。第一个案例是曲阜孔庙。他根据清代孔尚任曲阜游观的文字记录绘制成图,由此发现曲阜孔庙的空间布局和建筑形制变化与当时的社会转型等有很大关系。进一步把它放到一个城市的空间中进行考量,通过查看与孔庙相关的所有历史资料,探索其在时间推移和空间变化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并指出去深入了解一座建筑,首先要知晓它的功用和历史价值。而今天曲阜孔庙与城市的关系却因为参观需要被人为割裂,也导致了整体城市文化意义解读的困难。只有站在中国人传统观念的角度去看待我们今天的文化遗产,进而我们才能理解它的真正价值,才有可能做出特别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
图:清曲阜城市分区与不同人等往孔庙路线
孔尚任《曲阜游观指南》中的孔庙游线
第二个案例是韩国成均馆。沈旸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将所有有关成均馆的历史事件和可能涉及到的每一座成均馆内的建筑都梳理出来,并且将其建设过程通过绘画的方式完全复原。通过这种基础研究,他讲述了成均馆建筑空间的使用问题,包括皇帝巡查、祭祀,儒生学习、衣食住行、物物交换等。由此强调研究人的活动是了解孔庙空间组成及城市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可以用孤立地眼光看待孔庙,常被忽略的学与庙的唇齿相依是研究的基础。通过对韩国成均馆的研究,他进一步发现孔庙虽然关注度高,但是由于时间跨度长,却无清晰的发展脉络梳理,以致在查阅前人研究时,多种说法并存或相悖,因此孔庙从诞生到逐步完备的正本清源当为论文写作的主要发力区。此外孔庙在古代城市中的地位重要,而城市史研究领域除对选址有考察之外,几为空白,城市背景的孔庙研究迫在眉睫。沈旸认为这就是在“攀高峰”中发现了没有被人触及的新领域。
成均馆建筑单体营建变迁
成均馆现状配置
图:成均馆东、西斋
第三个案例是唐长安国子监与长安城。此项研究首先也是对长安及洛阳有关孔庙的建筑进行绘制,并在图上关注孔庙与城市中轴线以及与武庙的关系问题。在研究中他翻阅了所有关于唐代国子监的文字记录,并将文字记录转化为图纸,由此去判断其建筑布局和当时人的活动路线等。沈旸表示通过这项研究使得他认识到中国传统城市研究绕不开传统文化教育建筑研究,理清这项问题,对整个传统城市的认知会上升到新台阶。以文化教育建筑看待古代城市的角度出发,沈旸尝试对扬州城做出新的解读,他指出扬州作为旧城和新城同时出现的双核城市,通过回看它的文化教育建筑会发现这个城市的资源调配过程。而通过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对扬州城做出图景化描述,是复原和重现当时扬州城活动场景的有效途径。
唐“皇帝皇太子视学”长安国子监陈设示意
唐长安皇帝及科举试子的活动空间分析
扬州城市文化教育图景
沈旸提到由于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孔庙是一个面上的研究,所以需要大量细致地对比考察,才能得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结论。所以在做这方面研究中,他再次提到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治学方法,所谓“读万卷书”,他强调要追溯文献源头,强调最原始资料,并提醒我们搜索关键词时要注意的两大问题:第一关键词不确定,存在不同说法;第二做研究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把涉及到的文献字段放到上下文中去理解。所谓“行万里路”,则是一个文献和田野相互印证的过程,量变引起质变,是有一定道理的。
除治学方法,沈旸还提到对于孔庙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
(1)用传统研究方法梳理建筑史学层面的孔庙形成与发展;
(2)用考证的方法探讨藉由中央官学孔庙解析的都城空间再认识;
(3)用数据化和图像化的方法分析明以前地方孔庙的发展态势;
(4)用统计学方法推演孔庙建筑配置与空间构成的基本构架;
(5)用多学科的视野进行城市构成空间和管理系统双重体系下的孔庙考察。
南宋各路及次一级行政单位庙学数据分析
最终结果,他认为取得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成果:
(1)廓清了孔庙的形成动因及相关表现;
(2)完整地梳理了汉至清的历代中央官学和孔庙建设;
(3)明以前地方孔庙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
(4)描摹了孔庙建筑系统的生长过程;
(5)考察了孔庙介入城市的共性与多样性。
历代都城中央官学与城市结构关系
唐地方庙(学)地域分布态势
讲座最后,沈旸以自己的个人经历讲述了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的过程。他非常诚恳地讲到,在当他博士论文完稿之后,就做了东南大学的老师,但是未来的人生如何发展摆在了他的面前,这使他非常迷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真切体会到导师陈薇教授的高屋建瓴,及机会总是留给有机会的人,陆续做了一些与研究相关的遗产保护工作,并逐渐打破了此前研究和实践之间的桎梏,当然,这些必然是基于扎实的学术研究从而获得的学以致用的机会。讲座最后沈旸激励广大学子要低头拉车和抬头看路并重,我们的研究工作大有用武之地。
都江堰城市结构的四套网络
听众踊跃提问
讲座结束后,张剑葳老师代表十大网投靠谱平台广大师生感谢沈旸老师带来的精彩演讲,简要回顾了本次讲座的主题脉络,再次强调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治学方法和图学的思维方法,希望年轻学子们做好学问并能够经世致用。之后现场观众意犹未尽、踊跃提问,就不同城市规划的特点和古代城市研究的历史背景等话题展开了讨论,沈旸老师也一一予以作答,圆满结束了本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