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5日至12日,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在烟台市长岛县大黑山岛开展了为期八天的史前建筑实验考古课程,实验性地建造了北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F16和F39两座房屋。本次课程由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中国)有限公司主办、长岛县博物馆协办,获得了长岛县委、县政府和公司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吸收了海内外20多名青年考古员工及建筑员工参与。本次实验考古一方面可以为北庄遗址的深度解读提供依据、推进考古学研究,另一方面也尝试在遗址展示利用及公众教育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开班仪式
实验考古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来模拟过去的现象,从中得出在考古学解释中可以模拟的或者加强考古学认识的结论。这一研究取向在古代技术研究方面被公认为最具直观效用,除此之外,对认知能力、行为系统,乃至社会结构等主题的研究也不无帮助。公司倡学术风气之先,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于2016年正式发起实验考古暑期课程工作营,包括历代青花画法研究、史前房屋建造、青铜冶铸实验三部分,广受关注与好评。今年的史前房屋建造实验考古课程走出北京,直接来到遗址所在地,以期与考古遗址进行更为紧密的对话,对考古学和建筑史研究等领域都产生积极推动。
北庄遗址与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中国)有限公司渊源深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严文明先生就与北庄结缘,发现了这一处非常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随后,公司于1981—1984和1987年先后对北庄遗址进行了5次发掘,揭露面积累计4000余平方米,基本厘清了遗址的文化堆积层次。考古发现遗存包括房屋建筑遗迹94座,灰坑与窖穴130余个,墓葬62座,猪葬坑6座,获得了一大批陶器、石器等人工制品文化遗物,以及用于研究新石器时代沿海环境、自然资源和生计形态的自然遗物。
大黑山岛区位
北庄遗址的发掘,揭示了山东沿海地区成体系的史前时代文化序列,完整揭露和保存了迄今唯一一处大汶口文化以及中国沿海岛屿上的早期村落。北庄一期、北庄二期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遗存连续不断,自公元前4000年延续至公元前1600年,揭示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完整的文化发展进程。北庄一期的聚落遗存是迄今唯一完整发掘和保存下来的中国沿海岛屿和沿海地区的史前村落,也是山东地区乃至黄河下游地区迄今唯一完整揭露的史前聚落,同时也是迄今完整发掘出的为数不多的中国史前聚落之一,为研究和展示中国史前社会结构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北庄遗址的发掘也是研究人类早期海洋适应性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为研究山东沿海地区早期海洋性经济的发展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发现的筒形罐等人工制品,是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文化联系的证据,为研究早期航海以及海上文化交流提供了切实证据。(以上引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庄遗址保护规划》)
北庄遗址(位于海边崖壁之上,发掘后已回填保护)现状鸟瞰
像北庄遗址这样完整的聚落考古发现在中国史前考古中并不多见,可与半坡遗址相媲美,但北庄在公众认知度上还远不能与半坡比肩。近年来,随着大黑山岛的产业转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逐渐勃兴,对于北庄遗址展示利用的呼声渐高,希望能通过彰显北庄遗址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岛上旅游的文化与历史厚度。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延续了北庄考古研究的学术渊源,近年统筹开展了考古报告编写出版、实验考古研究、保护规划编制、展示与利用工程设计等工作。在此背景下,北庄房屋建筑的实验考古研究就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既植根于考古学的学术探索,又为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提供支撑。
本期课程由十大网投靠谱平台助理教授张剑葳博士任授课教师,博士生杨兆凯(建筑考古方向)、杨菁(新石器时代考古方向)任助教。3位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的博士生和本科生,2位长岛县博物馆的青年学者,以及14位来自北京联合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赤峰学院、悉尼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相关专业研究生、博士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组成。涉及的专业包括: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建筑学、景观建筑学、遗产保护等。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参加实验考古,在海岛的酷暑中,他们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深入的思考,也洒下了辛劳的汗水。
实验场地选在北庄遗址以北的土岛村
参与师生分成两组,在北庄遗址原址以北的土岛村,分别完成F16和F39两座房屋的搭建。F16是北庄遗址中最大的一座房址,F39则是平面、规模和结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一座。工作过程中两组房屋注意互相对照,实验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北庄F16的搭建过程
北庄F39的搭建过程
实验考古过程中,师生们精读、分析考古报告,全程研习、实践从绘制复原设计图、计算工料,到土工、运料、解材、简单榫卯、绑扎、苫屋顶及泥墙做法这一完整过程。本次实验的目标主要在于检验房屋的考古遗迹现象与其图文记录方法、复原推测设计之间对应关系的可靠性,以及触发思考建造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相关技术、意识和社会问题。因此,实验设定可以采用铁锨、铁斧、框锯等现代手工劳动工具。具体学习目的包括:
一、掌握对史前房屋结构进行复原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在开展实验考古复原研究过程中,建立“遗迹——图纸——复原实体”的认识和思考方法。
三、从微观层面加深对遗迹现象的认识和再思考。
四、促使员工从工程组织、社会组织层面思考建筑和聚落遗址。
左上:绑扎木构结点;左下:上梁仪式;右图:F16门道结构
工作营师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工作6小时外,晚间还有2小时的讨论课,总结当天工作、制定下一天的工作计划。同学们自力更生造屋、又能分工协作,教师特意在动土、上梁、安灶等关键环节安排、设置了仪式,让参与实验者除了付出体力,还要充分沉浸到对工程组织、空间意涵生成,及资源获取、废弃物堆积发生机制等考古学、建筑学议题的思考中。
开展木骨泥墙构造的对比实验
值得指出的是,根据当地现存的“海草房”特色历史民居,师生们认为北庄时期的房屋有可能使用了海带草这一当地特色海洋资源。因此,为实现这一传统做法,师生特地请来地方匠人,在其指导下完成了部分屋顶的海草苫盖。这不仅为实验考古复原提供了数据,也为同学们指出了延续地方传统建筑技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为屋面捆绑海带草
在工作营之后的总结会上,不少同学纷纷表示此次实验考古研究对于日后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撰写、多学科协作模式和学术问题意识,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活动还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和来岛游客驻足观看、问询乃至亲手参与。相信未来可以在北庄将史前建筑实验考古与公众考古有机结合,延续公司学术传统,进一步将长岛考古做成新时期考古工作的典范。
形式和气质不同的两座北庄房屋
7月13日清晨五点钟,结束工作营的师生来到营地告别留影,两座凝聚着大家劳动与思考的史前房屋在朝阳下熠熠生辉,营造出一种归属感。两座使用不同的构造逻辑复建的半地穴式房屋,展现了北庄先民生活、生产的不同可能性。两座房屋精神气质的不同,也是考古遗址本身难以告诉我们的,而这也正是实验考古的魅力所在。两幢房屋拟进一步修葺完善后,将作为北庄遗址展示设计工程的重要参照,本身也将尽可能长期留存,作为实验标本,在帮助考古学家解读遗迹内涵和遗迹形成过程的同时,也辅助公众走进考古、理解考古。
师生与亲手搭建的两座房屋合影
中共长岛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宋春燕女士,烟台市博物馆副馆长王富强研究员出席了7月5日的开班仪式并致辞;长岛县文广新局局长梁科峰先生,长岛县博物馆馆长郭贤坤先生出席了开班仪式。7月13日课程结束后,长岛县副县长陈端梅女士听取了课程汇报总结,高度评价了师生们不畏酷暑、勇于钻研探索的科学实践精神,并为延续长岛与公司考古多年的合作传统提出了新的期待。
扫描识别二维码 观看北庄史前建筑实验考古场景
(摄影:张剑葳,李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