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奔波的日子,同学们先要前往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进行参观,随后,将奔赴绍兴,参观绍兴博物馆和印山越王墓。最后再返回杭州。路途虽然有些奔波,但这丝毫不影响小伙伴们觅古的热情。
小编今天来到了3车,利用乘车时间,3车的小伙伴们将“互动联欢”和“心灵课堂”办的有声有色,四天下来,同学们早就熟悉的不分你我了。大家还排练起了结业晚会时表演的节目,现场有“总导演”坐镇指挥,还有文艺委员亲身指导,同学们都积极配合,满满的集体荣誉感。至于表演的节目嘛,暂时保密,没办法,自从学了考古,小编一直保持这种神秘本色。
三车的小伙伴们
上午九点多钟,大家来到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水光潋滟,绿植繁密,小桥流水,天色微醺,这便是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周围的秀丽风光。同学们走过启明桥,一座独木舟状的锈红色建筑出现在大家面前,这建筑依山傍水,与周围环境结合的相当和谐。
碧水、绿树、青山
外形酷似独木舟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大家分组轮换进行参观。在“八千年回首”展厅,大家参观了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系列文物。从强劲的水牛头骨、疑似煮茶用具的陶釜、斑驳的木浆还有全景式复原生活场景,大家了解到了跨湖桥人,这一距今8000——7000年的古人类在农业、采集,渔猎,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活动。在博物馆的遗址展厅,大家实地走了走发掘现场。经过之前的考古工地实践,大家对于那些探方、探沟早就不陌生了。不过,遗址中心被精心保护的独木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讲解员介绍,这艘独木舟发掘时前有横木,旁有柱洞,说明应该是架在木头上的。因此推测它的出土地点应该是独木舟的加工场地。而它的制作采用的是一种“土焦法”。即将马尾松对半剖开,用泥土抹在树皮的那一侧,反过来,用火去烤剖面,木头碳化后便可形成独木舟。这艘独木舟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参观过两个展厅后,大家来到多媒体室,观看了一部有关跨湖桥遗址的纪录片。了解到了考古学家们对跨湖桥文化的解读与猜想。参观完毕,大家聚在大厅,话题仍不离刚刚的展览,带队老师们在一旁边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八千年回首”展厅
中午,学员们奔赴绍兴就餐。说来,我们每到一个新地点都会品尝当地的美食,真是满满的幸福啊。而且,餐厅还有一个T台,这不就是小伙伴展示风采的舞台嘛,趁着休息时间,几位学员走上舞台为大家一展歌喉,把气氛推上了高潮。
下午参观的第一站是绍兴博物馆。博物馆门口,一把形似越王勾践剑的雕塑格外引人注意。是的,绍兴博物馆的主题展“大越遗珍”就是介绍越文化的展览。三个展厅各有侧重:第一展厅通过大量的玉器,陶器等出土品反映越民的史前生活。第二展厅以勾践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为引子,介绍了越国在军事,农业,手工业方面的发展。第三展厅则重在介绍越民在青铜铸造,房屋建造和瓷器制作方面的成就。大家徜徉于那一件件展品之间,感受到了古越人的辉煌历史。
绍兴博物馆前的“励精图治”雕塑
同学们在参观展品
接着,大家来到了印山越国王墓。它,正是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的陵墓。整个王陵建在一座独立的小山包——印山上。伴随着路两边茶树的清香,大家拾级而上,步入王陵。进入展厅后,大家才发现整个展厅都覆盖在一个甲字形竖穴岩坑木室葬上。向墓里俯视,咦?这个墓真是奇特:如果较长的墓道还能用墓主人身份高贵来解释,那么三角形的树皮墓室,粗大的独木棺以及外侧厚重的青膏泥和木炭就使人不解了。经由老师们的讲解大家才知道原来这都是防潮措施。其规模之宏大,形制之独特真是令人惊叹啊!不过有点惋惜,小编在现场发现了盗洞,看来这个墓遭到不少黑夜搞“考古”的人光临,可惜他们不知道“文物交给国家”这句话的真谛。
好了,今天的行程就又告一段落啦。考古暑期课堂的行程眼看就要过半了,小伙伴们“玩”的还好吗?闷热的天气,丰富的活动,身边的同学,都是要珍惜的。第五天,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