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是从分发手铲开始的。一大早,带队老师们就在同学们之间亮出了那神秘的手铲,并提醒大家注意使用安全。大家小心翼翼地接过这一考古利器,有的还用纸巾轻轻擦拭,颇有上战场前磨刀擦枪的架势。哈,正所谓“一把手铲平天下,信手挖尽天下浊!”
我们的手铲
第三天的车程是极其欢脱的,早已混熟的小伙伴们不再羞涩。志愿者丰豪作为考古夏令营的老营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当初的营员生活,并深情演唱了一首《那些年》,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也都纷纷秀起了歌喉,掀起了一阵阵高潮。真是携手他共知己,歌声飘过杭州道。
来自公司考古的志愿者张丰豪深情献唱
半个小时的路上时间就这样很快被打发掉了。大家来到了塘山遗址前,浙江省所研究员王宁远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良渚玉器的来源,这正好解答了同学们昨天参观良渚博物馆后对于良渚大量玉石原料来源的疑问。王老师讲解生动且丰富,大家也听得很入神,以至于天空飘起了毛毛雨还没有感觉。
看同学们听的多认真!
随后,大家随王老师实地走了走塘山水坝遗址。这座良渚时期的水坝分布于良渚古城的北部和西部,依托自然低丘,采用分层夯筑和砂砾堆积方式由人工堆筑而成。其规模之大,年代之久,在古代水利防护工程中极为罕见。虽然现在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但同学们从那高挑的堆积中依旧可以感受到它当初的宏伟。
接下来,大家赶往汇观山遗址。参观途中王老师还和大家分享了有关考古学命名的趣事。原来汇观山遗址在良渚时期是一座海拔约20米的祭坛,废弃之后成了无主坟堆。因此当地人一开始都叫它“会棺山”。后来,考古工作者在这个祭坛西南部发现了4座大型墓葬,出土有器物200多件,尤玉器居多。在命名这个遗址时,大家普遍感觉原名不雅,于是借用同音字改名为“汇观山”。所以,谁说我们考古人不浪漫?我们同样追求信达雅呀!
午饭时分,大家故地重游,再次来早那个极具良渚特色的餐厅。今天的饭菜尤其符合大家的口味,同学们吃的很尽兴,小编在这里代表大家为负责饮食的杨飚老师点个大赞。小憩的时候,气氛再次热烈起来,各小组有的做起了游戏,有的分享趣事,更有两个妹子为大家跳舞助兴。小编趁机去各个小组探班,询问有关结营晚会节目的情况。可是,大伙儿口风很严,表示要把神秘留到最后,看他们成竹在胸的样子,小编只能抑制住好奇心,默默帮他们拍照留念了。
午饭之后,终于要开始整个夏令营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啦。大巴车将大家带到了莫角山遗址,考古发掘的亲身体验环节即将展开。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个遗址三天前刚挖出一个汉代的墓,同学们可以进入墓穴里一探究竟。握紧小手铲,标正遮阳帽,小伙伴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分分钟化身“刨男”、“刨女”,试问,烈日再强,能强过小伙伴们的热情吗?我们就是要上演一出“奔刨吧,兄弟!”
热闹的工作场景!
大家分三组轮换实践。一组拿起手铲练习“刮面”。带队老师们简单讲解过后,大家纷纷上手开刮。说来也巧,有一个墓穴的边缘方位已经被划定,从土的颜色和松软度上可以判断这个墓的边缘有明显夯土痕迹,大家就围着这个夯土痕迹挖。同学们可能不知道,他们挖出不仅仅是一层层文化堆积,更是一段段年代历史。真是方寸之间,可见青史。
手铲方向斜向上45度,你做对了么?
还真有点小考古学家的感觉嘛!
另一组进行钻探练习。大家拿起了传说中的洛阳铲。一铲铲铁落下去,一抔抔土带出来,老师们教大家辨颜色,看层位,断分期。说来,徐师兄和俞师姐两组今年又成功“合体”了。两组同学在两位老师的亲切“撮合”下已经成功结盟,享受到了同时拥有两位老师的待遇。
你们看!土色发生变化了!
最后一组同学则进入新挖的汉墓中进行观察。这个汉墓的发掘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是部分随葬品已经裸露出来。一把已经腐朽的铁剑周围散落了成串的五铢钱,角落里还倒着很多陶器,上面的纹饰都清晰可见。想必同学们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在墓穴中亲近文物吧,这样的经历这是难得啊。
“同学,下梯子的时候要慢一点啊。”
同学们参与清理的是一座东汉时期的竖穴土坑墓,由于地下保存环境不佳,木质棺椁与人骨已经腐朽,但墓中遗存的随葬品仍十分丰富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不知道同学们今天是否真正感受到了
最后,大家扬起“满载”后的手铲,拍照留念。欢乐的笑容满脸洋溢,考古发掘,真心不错吧。临走时,大家发扬了“文物交给国家,垃圾打包回家”的精神,将挖出的陶片放回原位,将随身的垃圾带走。真正做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今天的行程也到此结束。
酷暑的天气也不能减轻同学们实践的热情,可是别担心,我们随行有专业的队医,来自公司校医院的董医生,看这随身携带的药箱多么齐备!在此小编也要提醒大家,实践很有趣,但更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旦有身体不适的情况,请务必及时告知带队老师,进行及时处理。
临时运来的饮用水,大家快歇一会儿,继续看丰豪哥哥表演节目吧!
考古之旅,还有更多等着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