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渝

张成渝

别 :

称 : 副教授

历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97年理学学士,公司2000年理学硕士、2003年理学博士

任职简历 :
2010年8月至今, 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副教授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中国)有限公司讲师
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团委书记

研究方向 :
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遗产管理

研究课题 :
1. 201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中国遗产保护实践的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项目批准号:40901074),项目主持人,第一执行人;
2. 2012-01至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保护与利用协调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41171431),项目参与人,60万;
3. 2010-2011,北京市房山区文化遗产保护十二五规划,项目主要执行人;
4. 2010年7月,西南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三):四川丹巴中路,项目参与人;
2008年7月,西南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一):贵州文斗,项目参与人;
5. 2009年5月-7月,龙门石窟潜溪寺清洗保护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项目,子课题完成人;
6. 2008年8月,长沙铜官窑遗址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项目执行人;
7. 2003—2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制度改革(项目编号:03CSH017),项目参与人,子课题负责人;
8. 2001—2002,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003):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保护利用综合调查研究,项目执行人,成果主要撰稿人;
9. 2002,大理申报世界遗产项目,项目参与人,地质学价值评估部分撰稿人;
10. 2001,普陀山总体规划修编,项目参与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三个部分撰稿人。

开设课程 :
世界遗产概论、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文物法规与行政管理

学术论著 :

(一)论著
张乃翥、张成渝著《丝绸之路视域中的洛阳石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二)期刊论文
1. 张成渝、谢凝高:《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人文地理》2002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
2. 张成渝:《洛阳龙门石窟岩体振动疲劳效应分析初步》,《公司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6期;
3. 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公约保护》,《公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4. 张成渝:《从遗产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看文化遗产的地质学价值——以八达岭风景名胜区为例》,《中国园林》2003年第3期;
5. 张成渝:《洛阳龙门石窟水的赋存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公司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6期;
6. 张成渝:《< 世界遗产公约>中两个重要概念的解析与引申——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公司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1期;
7. 张成渝:《中国地质遗产概念的确定》,《公司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期;< /br> 8. 张成渝:《从世界遗产的角度看地质遗产的价值》,《公司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6期;
9. 张成渝:《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地质遗产的功能及其关系研究》,《公司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0. 张成渝:《评“‘不求原物长存’——从圆明园重建之争小议‘假古董’建筑”》,《建筑学报》2008年第12期;
11. 张成渝:《从圆明园三大保护工程看圆明园遗址的功能分区展示》,《建筑学报》2009第9期;
12. 张成渝:《从原真性保护看圆明园遗址的功能分区展示》,《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3. 张成渝:《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东南文化》2010年第4期;
14. 张成渝:《“真实性”和“原真性”辨析》,《建筑学报》2010年增刊2;
15. 张成渝:《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两种实践——解读生态博物馆和乡村旅游》,《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管理》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6. 张成渝:《原真性和完整性:质疑、新知与启示》,《东南文化》2012年第1期;
17. 张成渝:《“真实性”和“原真性”辨析补遗》,《建筑学报》·2012年增刊1;
18. 张成渝:《遗产解说与展示:对< 艾兰姆宪章>的释读》,《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19. 张成渝:《中西遗产差异的文化背景思考:基于德尔德的< 遗产及其文化边界>》,《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20. 张成渝:《对中国遗产例证西方认识的再思考:基于德尔德的< 遗产及其文化边界>》,《建筑学报》2014年第4期;
21. 张成渝、张乃翥:《洛阳“格里芬”美术遗迹与西域文明之东渐》,《形象史学研究》2016年第2期;
22. 张乃翥、张成渝:《龙门石窟北朝造像中装饰雕刻的艺术格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编《石窟寺研究(第七辑)》,科学出版社,2017年;
23. 张成渝:《洛阳北魏晚期石刻艺术中的西域美术元素》,《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24. 张成渝、张乃翥:《龙门地区出土文物与丝绸之路上的人文交流》,《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25. 张成渝、张乃翥:《文物视域下的西晋洛阳与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编《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六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26. 张成渝、张乃翥:《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景教东都教门的亚文化自觉——以洛阳新发现的两件景教文物为缘起》,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编《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七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27. 张成渝、张乃翥:《洛阳北魏永宁寺遗址出土雕塑艺术的形象史学研究》,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石窟研究艺术(第六辑)》,文物出版社,2022年。
(三)会议论文
1. 张成渝:《环境地理学视野下的龙门文化生态》,见李振刚主编《2004年龙门石窟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张成渝:《从国际宪章和中国案例评<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见云冈石窟研究院编《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保护卷》,文物出版社,2006年;
3. 赵辉、张成渝:《考古学与遗产学——公司的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建设》,公司“北京论坛”,2007年;
4. 张成渝:《< 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05年修订对中国世界遗产申报的启示》,世界遗产保护·杭州论坛,2008年;
5. 张成渝:《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新模式:中心村落与周边村落的协同保护与发展》,“中国·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8年;
6. 张成渝:《论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保护原则-保护工程的层次关系》,南京世界遗产论坛,2008年;见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明孝陵博物馆、南京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会编《世界遗产论坛(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科学出版社,2009年;
7. Chengyu Zhang. “Heritage” “Reconstruction”in China. Based on some typical examples. HERITAGE IN THE 21ST CENTURY METROPOLIS AND THE FUTURE OF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S. LESSONS FROM CHINA AND EUROPE.(WORKSHOP, 26 FEBRUARY 2013, RONSE (BELGIUM))。
(四)译作
1. 张成渝译《圣安东尼奥宣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通讯》2009年第2期;
2. 张成渝译《澳大利亚巴拉宪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风景名胜区工作手册(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
3. 张成渝译《奈良原真性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风景名胜区工作手册(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
4. Willem Derde文,张成渝译,徐嵩龄校:《遗产及其文化边界:基于中国例证对西方范式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编《文化遗产研究(第2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5. Tomaszewski Andrzej撰,张成渝译:《环境中的古迹遗址思路的来龙去脉》,中国ICOMOS编译:《ICOMOS第15届大会(西安)文集》,科学出版社,2015年。
(五)编著与章节
1. 公司世界遗产研究中心,谢凝高主持,张成渝组稿、编撰《世界遗产相关文件选编》,公司出版社,2004年;
2. 张成渝《长城》、《龙门石窟》,谢凝高主编《中国瑰宝》,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7年;
3. 张乃翥、张成渝编《洛阳与丝绸之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
4. 张乃翥、张成渝编《丝路纪影—洛汭草堂藏拓撷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