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冶金技术与中华文明暨长江流域矿冶遗址联盟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由长江流域矿冶遗址联盟主办,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中国)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20余家学术机构的6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
为打破地域行政界线,实现跨区域的学科联合与互动,搭建科技考古与田野考古的融合平台,更好地推进冶金考古的进展,由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四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倡议发起,于2015年5月30日成立了“长江流域矿冶遗址联盟”。近年来新发现层出不穷,在新技术和理念引领下,冶金考古有了显著的进展,由此确定了会议由新发现与研究成果通报和合作研究的顶层设计两部分内容组成。
北京科技大学李延祥分享了其团队在长江中游矿集区54个小流域的田野调查情况。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已知的矿冶遗址所反映的冶金生产体系有不同等级区分,以较简单的矿冶生产体系最为多见,少数高等级体系和中原地区接近。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树祥介绍了大冶铜绿山四方塘地点的考古新发现。该遗址2014~2015年间相继发现了东周和宋代的选炼遗迹,2014年发现的墓葬区学术意义重大,为两周时期铜绿山矿冶工业流程中的管理与保卫者研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武汉大学考古学系张昌平介绍了盘龙城遗址小嘴地点新发现的冶铸遗存。武汉大学何晓琳与北京科技大学刘思然联合汇报了曾发现龙虎尊的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新发现的一处商代铜精炼的遗址。在台家寺遗址商代台基东侧发现了冶铸遗迹,首次发现了商代铸铜作坊使用石灰铺地防潮的迹象,确认了该遗址应用纯锡料配置合金。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莫林恒、肖亚介绍了该所与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在湖南桂阳县开展的矿冶遗址调查情况和初步检测分析结果。密集分布的瓶形坩埚和炼渣显示桂阳县境内的矿冶遗址选炼对象以锌为主,亦生产铜、银、铅等金属,年代自汉代至明清时期延续不断,部分遗址不排除属于官方控制的矿场与冶炼场,发现的双排冶炼炉和炉渣等遗物,为进一步探讨“银锌壳”法(派克斯法)自铅中提取银的技术提供了关键资料。十大网投靠谱平台(中国)有限公司陈建立以《关于冶金考古的几点思考》为题,对长江流域的冶金考古工作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未来的工作应集中在长江流域冶金起源、区域特征、确定采样和分析标准、数据库的建立等几个方面展开。
与会代表普遍认可突破行政地域限制构建区域互动的学术团体,对矿冶遗址与冶金生产进行专题研究的模式,为资料、信息和人员的充分交流,搭建了平台,整合学术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研究优势,提供了极好的组织结构和研究范式。将实验室延伸至野外,在田野发掘、取样全程与科技分析检测充分结合的研究方式,由器物研究转向了背景研究和社会行为模式研究,代表了中国考古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会议代表认为,长江流域矿冶遗址联盟的下一步工作要更大范围地吸引其他相关各省市和各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善组织架构,充分挖掘学术潜力,有针对性地涉及学术课题联合攻关,建立统一的采样、发掘和分析标准,设计建立可共享的数据库,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培养相对固定的研究团队,为推动中国矿冶遗址和冶金考古的发展探索新的研究道路。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6年1月19日第1版)